15个县(市)入选贵州省中药材种植大县 抢抓中药发展新机遇 助力脱贫攻坚谋布局
8月25日,在2019年中国(兴仁)薏仁米博览会上,兴仁市、剑河县、德江县、正安县、安龙县、施秉县、威宁自治县、道真自治县、盘州市、黎平县、镇宁自治县、赫章县、黄平县、大方县、印江自治县等15县(市)被省农业农村厅授予“贵州省中药材种植大县”称号。
培育中药材种植大县是深入推进全省农村产业革命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2019年至2020年,贵州将培育20个以上的10万亩以上中药材种植大县,培育一批知名中药材产业强县,为持续推进全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探索出可复制可操作的成功经验。
为持续推进贵州中药材种植大县建设,入选的县(市)将进一步加强中药材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完善基地初加工、仓储物流配套设施;推进建立“定制药园”;推广中药材产业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推动中药材种植基地与乡村旅游、文化推广、生态建设、健康养老等深度融合,延伸产业链条。
全国中药材四大主产区之一的贵州素有“天然药物宝库”之称。
近年来,我省充分发挥生态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把中药材产业作为全省重点发展的12个特色农业产业之一,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探索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新机制、新途径、新措施。
目前,全省中药材(不含石斛、刺梨)总面积542.85万亩、总产量127.52万吨、总产值108.83亿元。中药材种植带动16.42万户贫困户、52.61万贫困人口增收。
中药材产业逐渐成为我省扶贫产业、生态产业、富民产业、大健康产业,走出一条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新路。
凝聚使命感
抢抓中药发展新机遇
“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作为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在发展中医药产业方面,贵州地理条件独特、气候温暖湿润,现有人工栽培中药材160多种,生产品质优异、市场美誉度高的药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贵州安龙、兴义是珍稀药材白及最适宜产区,白及胶含量(60%以上)显著高于全国其它产区;
贵州天麻折干率、商品等级、药效成分含量高,是国家中医药局开展天麻药食同源试生产指定省份之一;
贵州太子参色黄、明亮,形状饱满,标志性成分太子参环肽B含量高于全国其他产区;贵州党参根条肥厚、质软味浓化渣,多糖含量高,质量上乘;
贵州薏仁米为小粒薏仁米,均匀饱满、色白润亮,指标成分甘油三油酸酯高过药典规定1倍以上,药食两用佳品;
赫章半夏和威宁半夏品质优良,每年免检出口日本、韩国等。
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仅我省33个县的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就达5304种,全国排名第四位。作为我国六大民族药之一,苗药90%以上集中在贵州。
丰富的中药材种质资源,为贵州发展中药材产业提供良好的资源基础。
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中药材用途不断扩展,为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中药材不仅是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等中药工业原料,更成为以天然资源为原料的绿色产品消费新时尚,市场前景可观。
原标题:15个县(市)入选贵州省中药材种植大县
相关资讯
- 农村致富种植什么好 “明贝堂”拟在黔西南州开辟药材种植基地 进行药材加工 贵州省党政代表团看到了合作前景 10-06
- 贵州省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会在册亨启动 09-23
- 2019年贵州中医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贵阳举行 09-04
- 15个县(市)入选贵州省中药材种植大县 抢抓中药发展新机遇 助力脱贫攻坚谋布局 09-02
- 贵州百余种中药材北上借力北京世园会打开全国市场 08-26
- 兴仁市入选首批贵州省中药材种植大县 08-26
- 贵州计划2020年实现千亿级医药产业目标 08-24
- 贵州兴义野生铁皮石斛产业“火” 市场好农户乐 08-02
- [贵州新闻联播]安龙:5000亩石斛进入采花期 生态产业促脱贫 08-02
- 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石斛产业发展推进会召开 08-02